中国古人如何长寿抗衰老?

1 min read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3人,他们的存在刷新了人类的认知

中国人对长寿之道的探索,从古代就开始了。

五千年来中医在养生抗衰,祛疾增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养生抗衰 应实践的养生之道

影响寿命的因素很多,如禀赋、体质、疾病、情绪变化、饮食起居等等,如何去除不利健康的因素,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呢?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他的著作《寿世保元・老人》中,关于如何安享晚年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要点:

一,是长者不要过度因礼节而耗费筋力,“老者安之,弗以筋力为礼,广筵席,何当勉强支陪,衰年之戒,一也。”老人要身心安闲,做事要考虑自己的体力能否承受得了,如果为了礼节上的需要,参加盛大隆重的酒席,如果身体疲惫了,何必还要勉强支撑陪客呢?这是体衰之年当戒的;

二,是戒之在得,“举念浑无去取,家之成败,开怀尽付儿孙,优游自如,清心寡欲。”(不考虑得失成败,只为儿孙开怀,悠然自得,清心寡欲*);

三,是“衣薄绵轻葛,不宜华丽粗重,慎于脱著,避风寒暑湿之侵,小心调摄”(衣服的质地应轻柔保暖,不宜过于华丽粗重,不要随便减加衣物,避免风、寒、暑、湿邪侵犯,小心调养身体*);

四,是“饮温暖而戒寒凉,食细软,而远生硬,务须减少,频频慢餐,不可贪多,慌慌大咽,四时宜制健脾理气补养之药”(喝温水,吃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饮食需细嚼慢咽,不可贪多,四季宜做健脾理气的养生药膳*);

五,是“莫为寻幽望远而早起,莫同少壮尽欢而晚归,惟适性而已”(不要为了赏景而早起,不要因为和年轻人尽欢而晚归,适度怡情就可以了*)。

这些都是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适合经常实践的养生之道。

若要少病长寿 修心比保养更重要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人的健康长寿,关键在于解除各种忧虑与欲念,劳逸要适度,应该保持愉快和安静的心境。

晋代医家陶弘景也说: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其意思是凡能避免大忧愁,大哀思的人,必能长寿。

很多人不相信人的生命长短是命中注定,认为取决于自己是否善于保养,其实根据笔者自己的临床观人经验,保养好则长寿的说法虽然没错,但是人的个性特质,却也是决定能否健康长寿的关键。而这些特质通常与其个人观念或因观念而形成的固执有关。

命中能长寿之人,通常有愿听他人劝善之言特性,反之则多疑不易信任他人,殊不知养生须先养心,养心要重视情志调摄,常处负面思维,与人步步为营,焉能压制怨怒和欲望,达到知足常乐境界,既无自我修养,也无自我排解。一种美好心情,优于十剂良药,更能解除身心疲惫痛苦。所以宽广的胸怀,开朗的性情,情绪的平和是健康长寿的必然。

简单来讲,修心比善于保养更能让人健康长寿。养生最终目的是要人“事必归正”,无论是饮食起居、生活作息,为人处世等都要调节有度。

及时消除病邪

谈到却病,老人的气血阴阳,五脏六腑都处于衰退失调状态,一旦得病,便诸症蜂起,易成慢性疾病,所以疾病与衰老有着密切关系。

欲长生必先却病,老人体衰易招邪来犯,气化不力血行不畅,邪气易聚易散,若能及时消除病邪,就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

谈到健康就必须讲究饮食,饮食能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精、气、神。身体营养充足,则精、气充足,神自健旺。饮食则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

食物性味各不相同,对脏腑作用各有所归。《素问·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也表现在其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即所谓的“归经”问题。如:绿色蔬菜入肝经;梨子、莲耦偏白色食物入肺经、榖米入脾、胃经;黑色食物入肾经等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饮食,营养需求就能获得补充。

饮食养生的功效两方面:

  1. 强身、防病

饮食提供营养供给,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活跃,生命力强,对自然界变化应变力大,抵御疾病力量强。

《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及人体阴阳盛衰情况,予以适宜饮食营养,或以养精,或以补形,既补充营养,又调整阴阳平衡。不但保证机体健康,也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1. 益寿、防衰

饮食调摄是长寿原因之一,注重饮食习惯及营养摄取来达到抗衰防老、益寿延年目的,是历代医家常论重点。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进食时选用适宜食材,同时注意饮食调配,对防老抗衰是有其意义的。

《养老奉亲书》:“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认为,以粥调治颐养老人,可使其长寿,“老年有竞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因之编制粥谱百余种,以示人食饮。

传统中医饮食养生法中,有丰富的调养经验,无论是谷类、肉类、蔬菜或水果,调配上又有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等,只要调配得当,不仅有养生健身功效,且可收到治疗效果。

杜美贤(中医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Newsphere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