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谜案:和氏璧去哪儿了

1 min read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产自襄阳市的南漳县。它的故事一直充满传奇,但最后竟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和氏璧去哪儿了?

1
卞和献玉
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内)得到一块璞玉,满怀激情献给楚厉王,结果玉工说这只是一块石头。楚厉王一生气,叫人砍了他的左脚。

楚武王即位后,卞和再次满怀激情去献玉,结果玉工仍说只是一块石头,于是武王又叫人砍了他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了,卞和又想去献,但已经失去双脚,于是抱着璞玉在荆山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泪,哭出了血,说:“本良玉而谓之石,本贞士而谓之欺,是非颠倒,不得自明,是以悲耳!”

这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果然得到一块无暇美玉,因制为璧,名为和氏璧。

2
张仪被辱
时间过去了300多年,到楚威王的时候,楚相国昭阳因灭越败魏战功显赫,和氏璧被作为“军功章”赏给了他。

一次,昭阳大宴宾客的时候拿出来炫耀,大家排队把玩、欣赏,场面可能有点乱,结果大家玩着玩着和氏璧就不见了。当时张仪在座,并因落泊潦倒而被怀疑是窃玉之人,被打得半死。和氏璧,不知所踪。

后来,张仪相秦,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没有少吃他的亏。楚国真是赔了和氏璧,也折了人才。

3
完璧归赵
又过了几十年,赵国的宦员缪贤从一个不知名的人物手中购得一块白璧,玉工鉴定后发现,这竟然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但和氏璧并没有给缪贤带来好运,赵惠文王听说后,叫他献璧,他不献。赵王火了,直接派人去抢了回来。

这样的结局让他始料未及,于是决定叛逃以保全性命。这个时候他的助手蔺相如出场了,劝他:如果你逃到燕国去,燕国因畏惧赵国讨伐,燕王会把你砍了再送回来,现在唯一的办法,不如“肉袒负锧,叩首请罪,王必赦君”。

这一招果然管用。后来秦昭襄王要用15座城换和氏璧,缪贤便推荐蔺相如出使。
当时秦国的国际形象非常差,善诈,在很多国家眼中无异于强盗,用15座城换和氏璧,明显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蔺相如不辱使命,演绎了一出精彩的“完璧归赵”传奇。

4
秦王制玺
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

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

玉玺去哪儿了

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里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三国演义》里说,孙坚之子孙策用玉玺向袁术抵换了几千兵马,从此单飞创业,遂成就了孙氏的帝王之业。

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公元 220年,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公元265年,司马炎同样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

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公元350年,再传冉魏,后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这样,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

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大隋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公元618年,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北宋赵匡胤开国后,未见有传国玉玺的记载。北宋哲宗时,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诸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是始皇帝所致的传国玉玺。等到了金兵破汴梁,玉玺又失踪了。

來源:網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Newsphere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