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权臣明珠的自救之方

1 min read

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是康熙一朝的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此人在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过积极作用,功不可没。他官居内阁十多年,“掌仪天下之政”,一时气势熏灼,但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出招不够谨慎”而被政敌抓住把柄,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

他究竟为什么遭此横祸?他又是靠着怎样的办法逃出生天的呢?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纳兰明珠出身贵族,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后在征战中败亡。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率领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因此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有亲戚关系。后来纳兰明珠娶英亲王阿济格之女,论辈分成为康熙皇帝的堂姑父。相对于普通大臣来说,他不仅家世显赫,而且有着独超众类的能力。康熙帝玄烨曾经当众赞美他说:“卿才能素著,持管丝纶重地,赞理机务,因卿夙稽典史,晓鬯古今责难陈善之理。”

韩非子曾在《功名》一篇中论述“扬名显亲、成就大业”的原因,说:“人之所以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个:一是天时,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势位。”明珠值主上奋发有为、觅求鹰犬之时,以“柔颜甘语,百计款曲”俘获众心,且又兼具不俗的才具和背景,自然理所应当的在庙堂之上呼风唤雨!不过,对人“颐指气使”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明珠还有着更大的野心——力辅外甥(大阿哥)成为储君,自己则蛰居其后,执天下牛耳!

不过朝廷之上并不只是明珠一家说了算,另一位康熙同样倚重的大臣索额图也做着与明珠一样的“美梦”,这个索额图曾经参与擒鳌拜、平三藩、征葛尔丹,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颇有建树,自己的老子索尼又是大清国开国勋臣,背景之深让人望而生畏。更为关键的是,他的侄孙(二阿哥)已经被立为太子,在这一点上,他比明珠还要“近水楼台先得月”!

康熙对此种状况十分了然,但他为了谨慎起见,并不急于根除“明索党争”,而是采用“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进”的帝王之术加以平衡,让双方处于“均势”,以求得政局相对的“偃武修文、歌舞升平”。

按理说,作为道行深湛的老狐狸,明珠并不是对康熙帝心中所想毫不知情,几十年来,他对“索党”点到即止、时战时和、常执谦退,就是因为其深谙人主所虑。问题是,谁都有利欲熏心、急于求成的时候,在二王夺嫡这件事情上,他就几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二阿哥胤礽得以入主东宫之后,几曾“率易任情,不遵礼法”,这本来并非“足以覆亡”的大过,明珠却鬼使神差的以为搬倒太子的机会来了,于是大肆攻击皇太子,希望能够把他撤下来,将来让自己的外甥、康熙皇帝的长子胤褆继承皇位。但其所言均未能深中肯綮,充其量是抓住了一些鸡毛蒜皮,倒把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了。

康熙帝见太子接连被参,深恐此消彼长,最终形成“明党独大”的局面,于是暗中指使一名御史弹劾明珠贪污。以“贪污”的罪名将其绳之以法,是有原因的。假使按照真实的罪名“结党营私、动摇国本、妄图僭越”来办他,那么势必要牵连他幕后的势力——盘踞在三省六部的“明党”成员。这样一来,康熙帝要办的,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公务员了,光整顿吏治、安排候补就要好几年光景,还谈什么“太平治世”的颜面?

而“贪污”之罪的杀伤力小,仅涉及明珠一人,他的党羽就大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明珠被捕入狱后,所有人都认为等待他的将是革职查办,流放边关。但他却想到了一条自救的办法——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因此,他不但没有向任何人求情下话,反而要把事情搞大!他让一个名为索党实际却是明党的官员上书弹劾自己结党营私、图谋造反。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因为以他的身份,贪污顶大是个“充军”,(古有云: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谋反却要诛九族,明珠岂非神经错乱?

其实这是一步深谙政治奥妙的险棋。索党以为这是一个可以一举消灭明党的机会,纷纷附和上书攻击明珠。可是康熙皇帝此时却犯了难:谋反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明党其他人身上。人多势众的明党人为了保住自己,必然要下死力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就不是明珠一个人在面对康熙,而是整个明党与皇帝对抗。铲除了明党不打紧,但今后“索党”就要肆无忌惮,谁来制衡?

一代贤君赵简主曾经说过:“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放眼朝堂,何人可树?如果“所树”之人不单不能牵制“索党”,反而“成而刺人”,又当如何?想来想去,还是再度启用明珠这个知根知底的老熟人更稳妥。

之后的事情果然如明珠所料。康熙帝只是冠冕堂皇的责骂了明珠几句,随后便让他官复原职。

来源:网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Newsphere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