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突然想到一个人,问到:他还在世吗?这个人听到后,立马自杀
1 min read所谓,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在皇帝手下做事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既要保证事情做得完美漂亮,另一方面还得小心翼翼不能让皇帝猜疑自己。能够将进退取舍之道参透的臣子大多数都名垂青史了,还有,那些平衡术玩的不好的,很多都身家难保,做了亡魂。
明朝的著名将领平安就是如此,他曾经是朱棣的一员大将,可是,最终却自戕而死。
平安这个名字乍听都有些陌生,但是,如果回到明朝初期,这个名字就尽人皆知了。尤其是在建文帝的阵营中,平安可谓第一大将。如果没有他冲锋陷阵,朱棣早就登上了皇位。然而,成就他一生功名的是其杰出的武艺,毁了他一生的也是他杰出的武艺。
平安的父亲是当年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平定,1368年其父战死在攻打元大都的战役中。平安生年不详,安徽滁州人氏,小字保儿。因为,父亲死的时候,他当时还很年幼,所以,朱元璋体恤臣子,便将其父的爵位和官职赏给了平安继承,并且,还将平安认成了义子。
虽然后世常有人言朱元璋一手“狡兔死走狗烹”玩的十分之溜,但是对于自己的几个养子还是不错的。
得到了皇帝的如此恩遇,幼小的平安心中发誓一定要誓死保护大明。长大以后,平安的武艺越来越出色,甚至,都超过了大多数人。可以说,平安善使马槊,骁勇善战,神力过人,是一名难得的前锋。在明朝初年猛将如云的时代,平安依旧是一位不可小觑的虎将。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派军平乱,平安以列将的身份随军出征。耿炳文为朱棣大败之后,建文帝派李景隆接替其统帅之位,任命平安为先锋。
朱棣造反以后所向披靡,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挫折。可是,当他遇到平安的时候却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因为,其武艺出众,平安被任命为先锋,每次作战他都身先士卒。朱棣当年也是一位难得的猛将,但是,在面对平安的时候却好几次险些被刺死,由此可见平安的威武。
可以说,在整个靖难之役中,朱棣屡次和南军大战,所向披靡,唯独在对平安、盛庸二人时才会挫败。那么,平安以一己之力阻碍了朱棣南下的脚步,其人自然被朱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在建文帝一方看来,平安简直就是天神降世,专门来保护他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军越发颓丧,而燕军却雄心勃勃。等到朱棣出其不意,绕过山东等地,直接攻打南京之时,南京被攻破,这场维持了三年的战役,这才算结束。
然而,历史终究没有青睐建文帝,朱棣最终还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二十五日,在“灵璧战役”中,平安的粮草被朱棣的军队截断,他本人更是被俘虏。本来大臣们都想将平安杀死,但是,朱棣却生了爱才之心,将他囚禁了起来。
攻克南京城以后,朱棣想起了被他囚禁的平安,特意将他召来问话。
朱棣询问战场上平安为什么要对他手下留情,可是,得到的答案却令他大跌眼镜。一般人面对这样的问题,肯定会选择说些好听的来保命,可是平安却回答道:“我之所以屡次对你手下留情,完全是因为我想将你活捉回去。”
朱棣听了之后沉默良久,他本来想将平安杀了。但是,转念又一想,平安也算是朱元璋的义子,为了当上皇帝,他已经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情,手足相残的惨剧已经令他非常伤心,况且,当年朱元璋收下的义子中大部分都已经不在了,平安是硕果仅存的一位。
念及至此,朱棣放了平安,并没有为难他。
因为,平安的战力出众,在朱棣手下的臣子中,很少有超过平安的。于是,朱棣特地将平安封为北平都指挥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的封地便在北平,能将大本营交给平安可见其对平安的重视。后来平安又得到了朱棣的提拔,成为了行后府都督佥事。
然而,朱棣这个人非常奇怪,他分明已经表现出了宽宏大量的样子,心中却依旧存有芥蒂。多年以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朱棣巡幸北平,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平安,然后便问道:“平保儿还在世吗?”
四下的臣子自然回答还活着。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平安的耳朵里,身为武将的平安并不愚蠢。他明白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朱棣就是不想再看见他了。平安本来就是性烈如火的武将,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刺激,一气之下就自戕而死。
其实,朱棣不止对一个人说过这句话,当年著名的大臣解缙就是被朱棣这一问而问死的。
由此可见,在古代的皇帝手下做事还真是万分艰难,稍不留神就要脑袋搬家。怪不得那些大臣都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很少有人会和皇帝据理力争。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