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成功,离不开身边的一个“文盲”
1 min read哪位清朝皇帝身上的谜团最多?
笔者认为莫过于雍正。
就是因为这份世人难以解读的神秘感,让雍正独具魅力。
雍正总共当了十三年的皇帝,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将官场大洗牌,逆转康熙晚年时期出现的财政危机。可以说,至少在理财这一方面,雍正是非常成功的。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雍正的成功,离不开他身边的人才。雍正的用人之道颇为独特,仅以雍正提拔李卫一个例子,就能看出雍正与其他皇帝的不同之处。
在这里,笔者有必要进行申明,不论是《李卫当官》还是《雍正王朝》,都将李卫塑造成一个自底层起家得到皇帝青睐的小无赖,其实,这是不符合史料记载的。
正史中的李卫,家境颇为殷实,根本不是寻常百姓家能够企及的。康熙时期,李家还能拿出一笔不菲的银两,给李卫捐了个监生的身份,这就足以说明李卫家还是非常有钱的。
所谓监生,就是官场预备役的意思,所以说,李卫的官职是他买来的。李卫是个不折不扣的文盲,这一点,不论是正史还是影视作品都是一致的。
不识字,却并不意味着没能力。
李卫的能力,和他肚子里的墨水是成反比的。李卫刚刚跻身仕途,还只是个位于底层的小官僚,但此时的他,已体现出不惧强权的个性。
在户部担任郎中(库管)期间,某个皇亲国戚想要向李卫收取每一千两白银十两白银的“库平银”,用现下的话来说就是百分之一的“回扣”、辛苦费一类的。谁知,李卫根本不吃这一套,还在银柜上大字写下这位皇亲国戚的“赢余”,揭发了此人的不法勾当。
像李卫这样一丝不苟的官员,在清朝并不吃香。所以,在雍正登基以前,李卫始终不得同僚待见。直到雍正上台后,李卫的仕途才迎来转机。雍正二年,李卫便扶摇直上,成为云南布政使,后来,又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浙江总督。真正让李卫才华得以施展的,还是雍正颁布“摊丁入亩”以后。
由于,康熙晚年官场腐败,所以,大清财政一度陷入危机,为了挽救财政的危局,雍正提出一套“摊丁入亩”的方案,并以李卫所辖的浙江地区作为“试点”。但凡执行新政的,无不是万岁爷最青睐的大臣。李卫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足见雍正对其的赏识。
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土地税。在此之前,清朝实行的是“人头税”,也就是按人口数量进行收税。
那么,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地主以少量人口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土地,没有土地的穷人反而承担了大量税务,以至于,国家的土地兼并现象愈发严重,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苦。为了逃避这笔税金,不少老百姓不得不隐匿户口,不让孩子入籍,甚至,携家带口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想要根治这一现象,那就得从根源上入手,改“人头税”为“土地税”。可以说,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壮举,要知道自汉朝以来政府始终征收人头税,这一弊政持续了两千年!雍正废除了这项制度,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
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明朝中晚期的能臣张居正颁布了为人称道的“一条鞭法”,这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一次经济改革。实际上,“摊丁入亩”的历史地位丝毫不亚于“一条鞭法”。正是这项政策的出台,清朝的人口数量暴增,因为,此时的农民再也不需要隐匿人口了,以至于,发展到了乾隆时期的四亿人口。要知道,那时期的劳动力就是生产力,也就是国家财富的基本来源。
当然,虽然雍正提出了基本概念,真正让百姓脱离了土地的控制。雍正所提出的“摊丁入亩”,绝对是封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雍正之所以能慧眼识英才,在茫茫人海中相中李卫这匹千里马,恰恰能说明其政治眼光的独到。“敏达”是李卫过世后朝廷赐的谥号,从该谥号里我们能解读出李卫其人的生存之道,也能看出雍正选拔人才的硬指标。
所以,李卫才能以文盲的身份混到位极人臣的地位,成为与雍正相得益彰的治世能臣。生逢其时,所遇贵人,这是雍正之幸,亦是李卫之幸。到乾隆时期,李卫病疾发作乾隆帝特派遣御医到府诊治。直到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李卫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