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救国宰相:张镐
1 min read
安史之乱
如果看看八年安史之乱,唐王朝一度山穷水尽的悲催处境,就得叫人感叹一句:大唐能够坚挺过来,真是个奇迹!
能有此奇迹,当然归功于这惨烈战争里,那些勇赴国难的英雄们,比如算无遗策的李泌,战无不胜的郭子仪李光弼,满门赴国难的颜杲卿张巡南霁云,他们直面残酷战场的从容,慷慨担当的豪迈,叫后世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们,都看得热血澎湃。
不过这其中,有一位立下中流砥柱大功的英雄,今天却已生命寂寂:大唐宰相张镐。
而且,就算把这位不太出名的张镐宰相,放在群星璀璨的唐代宰相阵容里,他也当得起一个“之最”:最有大侠风采的宰相。
一:侠义宰相
《旧唐书》的作者刘昫,曾对张镐发出击节好评:“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俨然乱世豪杰模样。
而在盛唐年间,还是布衣百姓的张镐,就是出名的豪气十足。他出身汲郡张氏家族,跟随当时名师吴兢学了一肚子文韬武略。后来游历长安,更是红遍了长安城的大小饭局:虽然他不爱与人交游,却有一肚子好酒量,每次喝高兴了就高谈阔论,叫整个酒局都听入迷。最“红”的时候,身无分文的张镐,喜欢在贵族圈里挨家挨户蹭饭,每次都是喝饱了才告辞,生活十分逍遥自在。
大奸臣杨国忠
这逍遥日子没过多久,张镐就被当时权势滔天的大奸臣杨国忠看上,然后就被“突击提拔”,直接被杨国忠从平民百姓提拔成左拾遗。在杨国忠看来,提拔这么个爱说大话的酒鬼,正好给自己装点下门面。可不久之后,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杨国忠才明白:捡着宝了。
面对安史叛军席卷比方的声势,满朝君臣一片慌乱的场景。张镐的情绪,却是相当稳定,他每天都慢条斯理,给杨国忠仔细分析战争走向,似乎整个大唐的军事大事,早就全在他肚子里装着。来瑱等后来浴血平叛的良将,也是张镐慧眼推荐。潼关大战前,大唐一度转危为安,将叛军几乎逼入困境的大好形势,就来自张镐这番辛苦忙活。
可是张镐累死累活,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杨国忠,却还是烂泥扶不上墙。就为稳固自家相位,竟不顾张镐劝阻,拼命撺掇唐玄宗决战,终于闹出了蠢冒烟的瞎指挥事件:唐玄宗被杨国忠一煽动,傻乎乎催唐军潼关主帅哥舒翰出击,反而被叛军绝地反击一顿打,闹得潼关分分钟沦陷,大唐国都长安也沦陷。出逃到马嵬坡的唐玄宗一行人,又横遭马嵬坡兵变,杨国忠在兵变中被杀,心灰意冷的唐玄宗出逃蜀地,身边的官员纷纷跑路,等到了蜀地却发现,张镐竟还忠心耿耿的跟着。
如此忠诚,自然把唐玄宗感动的眼泪哗哗,待到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继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孤独的唐玄宗,也一把将张镐推到了灵武:你这一身大才,跟着我这老头没前途,还是辅佐我儿子去吧。
参考一下当时唐玄宗唐肃宗这对父子的微妙关系就知道,来到唐肃宗身边的张镐,处境肯定非常尴尬。但就在这尴尬境地里,张镐却越发如鱼得水,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平步青云,公元757年,张镐正式担任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风雨飘摇的大唐,身肩重任的宰相。
而从当年的布衣,到此时的宰相,张镐一直没变的,却还是他那一身豪侠脾气。这事儿,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当时几位流芳后世的大诗人们。
二:救人救国
在这场荼毒中原的安史之乱里,张镐做了一桩唐诗发展史上重要的大事:营救李白。
安史之乱的灾难里,盛唐年间风光无限的大诗人们,这些今天语文课堂上如雷贯耳的名字,当时都成了乱世里的可怜飘萍,比如大唐诗仙李白,也是满怀救国豪情去平叛,谁知不留神就跟错了人,竟投到了唐肃宗死对头永王李璘麾下。还写下“为君谈笑净胡沙”的千古名句表决心。待到李璘被唐肃宗平掉,李白当然也倒了血霉,被唐肃宗一怒流放夜郎西。那个地方,当年还是烟瘴之地。眼看这位大唐诗坛领军人物,就要横死异乡。
如此灾祸,李白及其家人,也曾拼命自救,求爷爷告奶奶般找了很多人,就连李白昔日好友,另一位大诗人高适,都吓得躲了一边。关键时刻,却是张镐仗义出手,想尽办法照顾李白的流放路途,这才叫李白挺过了这场人生中的痛苦煎熬,等来了两年后的大赦,能够在安然的晚年里整理诗作——唐朝最伟大诗人的生命与辉煌诗篇,就这样幸运保护下来了。
而在唐代诗坛上比肩李白的“诗圣杜甫”,也是得到了张镐的援手,当杜甫受宰相房琯兵败牵连,眼看要被唐肃宗下狱重办时,又是张镐挺身而出,冒着触怒唐肃宗的危险据理力争,终于消解了杜甫的杀身之祸。一生坎坷的杜甫,这才只落得从轻处罚,在蜀中等地度过了安然的生活。那有着“诗史”意义的杜甫诗篇,才得以继续创作流传,至今震撼后人心灵。
除了仗义救人,对含冤而死的诗人,张镐也不忘记为他们讨回公道,比如王昌龄。
王昌龄,这位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诗篇的边塞诗硬汉,在安史之乱里也受尽磨难,以至于令洒脱的李白,都为王昌龄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的哀叹。但757年,流落亳州的王昌龄,却被亳州刺史闾丘晓罗织罪名杀害,是为唐诗诗坛上,极为痛心的悲剧。
这悲剧,张镐也一直咬牙切齿记着。待到安史之乱的睢阳战役打完,触犯军法的闾丘晓,也正撞在张镐手里,当这个奸诈小人摆出一副可怜相,求张镐放自己一马时,张镐只冷冷回答:“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你还记得不记得,被你杀害的王昌龄了?说罢一声令下,将这个恶棍杖杀在军帐。
当然,说张镐是此时大唐的中流砥柱,可不止是因为这番快意恩仇——除了救人,他更救国。
如果说长安沦陷前,张镐就以卓越眼光著称,那么来到唐肃宗身边后,他更爆发出了强大的行动力。身为唐肃宗身边的重臣,别管多么一团乱麻的事务,他总能快速处理好,哪怕位高权重,为官也从来两袖清风,堪称唐肃宗身边可靠的大管家。而在睢阳被围苦战时,面对满朝的犹豫推诿,又是张镐慷慨站出来:你们不去我去,睢阳,必须救!
于是,一直在唐肃宗身边的张镐披挂出征,以“河南节度使”的身份,统帅大军向睢阳杀去。他以坚决的态度,逼迫各地犹豫观望的军将出征,终于在睢阳满城沦陷的第三天赶到,成功从叛军手里,夺回了这座连接富庶江南大地的重镇,保住了唐王朝的生命线。长安洛阳光复后,张镐被加封为南阳郡公,堪称居功至伟。
但随着平叛大战的顺利进行,豪侠脾气的张镐,也终于难容于朝堂,由于在招抚史思明问题上触怒了唐肃宗,张镐也悲惨遭贬,随后又几起几落,还一度受命镇压浙东的叛乱。在为唐王朝完成了一堆苦活累活后,公元764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两年,他病故在江西道观察使任上。这位盛唐年间的潇洒豪侠,人生最后十年的心血,都扑在了唐王朝的这场国运大战里。
如果有人说,权力会改变一个人,那不妨读一读,大唐的“侠义宰相”张镐。唐王朝最危难的岁月,也正幸有张镐这样纯粹的英雄,才得以苦撑过来。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