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只是皇帝的一面镜子,他才是唐太宗一刻也离不开的人

1 min read

唐太宗时期举办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征文比赛,参赛对象是全国各级各类官员,比赛内容是给皇帝或朝廷写意见书。武将常何找了个枪手替自己写,这个枪手后来成了唐朝著名宰相。他叫马周。

马周是一个贫穷、博学又特立独行的人,武德年间在博州当老师,但他不是一个好老师,整天就知道喝酒,根本不把传道授业解惑的事放在心上,结果遭到刺史的斥责。马老师也很牛,一甩手不干了,专心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一介清高的书生穷游世界,难免会遭人白眼。马周也遇到了,在遭到一个县令的冷嘲热讽后,马周备受刺激,决定不能再这样沉沦下去,他选择西入长安,做京漂。毕竟,京城里机会多。

去京城的路上,马周再一次被迫特立独行。走到新丰时,旅店老板看马周不是有钱人,对他爱搭不理,对有钱的商贩则热情周到。马周看不惯老板的势利眼,一下子要来一斗八升酒在那里独酌。旅店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马周身上,他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不紧不慢地喝自己的酒。店老板不禁对这个落魄书生多看了几眼,觉得他非同一般。

进了京的马周果然非同寻常。他客居中郎将常何家中,正赶上唐太宗举办全国征文比赛,让所有的官员都参加。舞文弄墨,这可愁坏了武将常何。就在他不知道如何向皇帝交差的时候,马周替他解决了这个难题。马周针砭时事,很快写出了二十多条意见,常何很高兴地交了卷。

征文比赛的主裁判唐太宗,看到常何的文章后很吃惊,他把常何叫到跟前,问他为何短期内有如此大的进步。常何倒也老实,说文章是自己让人代写的,枪手是自己的门客马周。

一个门客能写出这么高屋建瓴的文章,求贤若渴的唐太宗马上下旨召马周觐见。谁知,马周再次显示出他的特立独行,牛哄哄的,让唐太宗的使者去了四波,他才姗姗来迟。

马周用事实证明,唐太宗的信任是正确的。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做事,马周都做得很好。以文字起家的岑文本,对马周的文章和言辞都很佩服。

因为能力突出,加上唐太宗的赏识,马周很快当了宰相。唐太宗甚至对别人说,他一会儿不见马周就想念。马周成了唐太宗一刻也离不开的人。

类似的话,唐太宗还曾经用在魏征身上。朝廷派巡抚大使到各地视察,李靖建议魏征去,被唐太宗以离不开魏征为由拒绝。不过,唐太宗没有用“一刻”表示程度。可见,他对马周的倚重大于魏征。对于唐太宗来说,魏征只是他的一面镜子,马周才是他的左膀右臂,是他治理国家的股肱之臣。

马周感激于唐太宗的知遇之恩,临死前让人把他写的奏章草稿拿来,然后一把火全部烧掉。他对人说,管仲、晏子为求身后名,用留下文字的方式彰显君王的过错,我不会做这样的事。

和魏征把自己的谏书备份一份交给史官相比,马周对唐太宗简直是太好了,难怪他是唐太宗最信任的人之一。大概,马周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唐太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Newsphere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