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的10亿两白银的赔款中国共支付了多少?什么时候废除的?
1 min read1901年晚清政府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以后,被迫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致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9.8亿两,分39年还清。这4.5亿两白银是的含义是当时中国4.5亿人口,每人向列强交一两白银的“罚金”。除了本息共9.8亿以外,各省地方赔款0.2亿以上,一次辛丑条约的实际赔款总数是10亿两白银以上。因1900(庚子年)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大清对列强宣战所导致的,因此这笔赔款如此巨额的赔款又叫“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中国实际上又还了多少呢?最终是如何废除的呢?
当时的清政府依然成为一个洋人的政府,4.5亿的天价赔款,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2年的财政收入,对于千疮百孔的晚清政府而言,是不可能一次性还清的,所以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共计9.8亿两白银,翻了一倍多,从而也导致中国此后几十年的经济低谷。至此,从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从世界各国通过丝绸、陶瓷等贸易而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的黄金白银,基本消耗殆尽。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两、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匈帝国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43万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由于《辛丑条约》签订后白银不断降价,因此列国在1905年7月又逼迫清政府将赔款方式改为金货债务,要求并补偿800万两白银。
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到1912年清政府灭亡的12年期间,清政府每年都按条约内容还款。辛亥革命以后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为了得到列强支持,不得不全额接受庚子赔款。一战爆发后,各协约国纷纷拉中国参战,一方面是想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劳工增加其力量,另一方面想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利益。他们许以“缓付5年赔款,并免加算利息……允许中国提高关税以货物实价计算值百抽五”等条件。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停止了对德和奥匈帝国支付庚子赔款。由于“一战”胜利,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对德奥的庚子赔款彻底废除。同年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变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苏联,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但后来在外交团的干涉下,段祺瑞政府重新将这部分赔款付给了原帝俄驻华公使,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才正式停止支付。至此庚子赔款俄国部分除清偿所担保之各种优先债务后尚有余款97365197元(银元)。美、英、日、荷四国部分的庚款余额则改订偿付办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但中国并未停止支付对日赔款,直到1937年9月国民政府财政部才命令海关税务司不再向日本拨付赔款。中国对日庚款之余额有1858万两,实际支付总数计为5736万海关两。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剧,中国沿海大城市均已沦陷,关税悉数被日军劫夺,“庚子赔款”的经济前提已基本不复存在,于是英、美等国于1938年纷纷停止”庚子赔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战场的特殊地位,为了能使国民政府坚持抗战,1943年英美和中国签订新约,废除了英美在华特权,并正式废止了庚子赔款。
1902-1938年这37年间,庚子赔款总计实付之数为6.64亿海关两,扣除美英等国退款等,中国实际支付的赔款数额共5.76多亿两,约占应付总数的58。英美退还的赔款主要用在中国的教育方面,最早用于留学美国的学生学杂费、成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创立清华大学、山西大学等。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