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之死加剧危机 令中共执政基础动摇

1 min read
外媒分析认为,武汉医生李文亮的死加剧了一场危机,令中共统治正在动摇。(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纪元2020年02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几十年来,中共一直在标榜经济发展、确保人民安全,企图将这些作为其执政合法性的依据。然而,最先披露武汉肺炎疫情的李文亮医生的死令中国民众看到“党先于国家”的冷酷现实。

美媒CNN分析认为,李文亮的死讯加剧了一场危机,这场危机正在动摇中共统治的基础。

武汉医生李文亮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去世。他的死点燃了公众对中共隐瞒疫情的愤怒海啸。

CNN称,李文亮能够引起公众的共鸣是因为他不是什么党的骨干或警察,他只是一名喜欢吃冰淇淋、喜欢看电视的普通人。他比那些控制言论的铁石心肠的人来说更具同情心。

李文亮是武汉市中心医院一名眼科医生,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武汉病毒预警,但随即被当地警察扣上在网上散布谣言的帽子。公安局找到他,要求他签署训诫书,并对他提出严厉警告。

由于中共官方隐瞒疫情,导致武汉肺炎疫情扩散全国,一发不可收拾。

报导称,如果李文亮当初被训诫令中共当局感到尴尬,那么他的死对中共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李文亮的死讯加剧了中共的审查危机
CNN称,随着李文亮去世消息的传出,中国互联网上的回应是立即的,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有人说:“无数的年轻人将在今天一夜之间成熟,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样美好。” “你们愤怒吗?我们中是否有任何人足够幸运将来能为公众发声呢?请一定要记住你们今晚的愤怒。”

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也出现两个火爆标签,分别是“武汉市政府向李文亮医生道歉”,以及“我们想要言论自由”,这些标签在被删除前已吸引数万名中国网民。还有一个标签“我想要言论自由”,在被删除之前吸引了超过180万次观看。

CNN称,中共政府笨拙地企图控制言论,随着李文亮的死讯更加剧了人们的愤怒。

更令公众愤怒的是,李文亮被两次宣布死亡。周四晚上,多家中共媒体先是报导了李文亮的死讯,但后来没做任何解释将相关新闻删除。而医院方面则声称他们还在抢救李文亮,但后来发表声明说,李文亮在周五(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

一名微信用户对此悲痛地感叹,“医生必须死两次,这是民族的屈辱”。

另有一些人怀疑,当局是想要把李文亮的死讯推迟到大多数人都睡着的时候才发布,这样他们能更好地控制舆论。

“我就知道你们会在深夜发布此消息。” 一位用户写道,“你们以为我们都睡着了?不。我们没有。”

这是自2011年温州火车撞车事故以来,中共当局所遇到最强烈的民众对审查制度的愤怒和谴责。温州事故发声当时,当局急忙掩盖事故原因,甚至放弃寻找还在存活的幸存者,引发众怒。

CNN表示,这次事件让民众对中共安全标准差和当局的冷漠态度感到沮丧。李文亮的死只会引发人们对病毒以外的很多中共问题的愤怒。

中共政府的统治基础在动摇
CNN称,李文亮的去世和当局对死讯的笨拙处理加剧了一场危机,这场危机已经在动摇中共政府的基础。

几十年来,中共一直在标榜经济发展、人民安全,企图将这些作为其执政合法性的依据。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正在以两种方式威胁中共的执政合法性:首先,中共完全无法控制疫情,使数亿中国人面临感染潜在致命病毒的风险;其次,中国经济因为美中贸易战本已遭到重创,如今又遭受疫情的更沉重打击。

更加剧中共执政危机的是,有证据表明,这个共产党体制本身很可能导致了武汉市官员最初淡化疫情,企图控制舆论。中共体制就是不奖励敢言者或者勇于冒险者。

武汉市长周先旺之前披露,他没有在早期披露疫情的规模和危险性是因为他需要得到上级授权才行。

中国人最终会发现“党先于国家”的冷酷现实
李文亮的死对中共意味着什么?CNN称,李的死反而暴露了中共体制下的冷酷现实:归根结底,如果党的稳定受到威胁,个人绝对是可被抛出的对象。这与西方国家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不同。最终中国人会发现“党先于国家”的冷酷现实。

报导称,中共的网路审查是建立在一个原则的基础上,那就是,任何威胁到党的利益,不论一个话题有多么的无害,那都是不能容忍的,必须被删除。

维护党统治的稳定仍然在如何处理老百姓对李文亮死讯的舆论起着主导作用。对中共的网络审查员来说,你要是表达悲伤可以,发泄点愤怒也能接受,只要你不将矛头指向这个体制就行。

当局不能允许的是党或中央政府成为人们发泄的目标,即使武汉危机和李文亮的死暴露了党执政的缺点。

德国之声记者法比安·克雷奇默(Fabian Kretschmer)在北京的观察发现,许多民众对于官方处理的方式心怀不满。尤其是年轻一代。

北京一家咖啡馆的年轻人对克雷奇默说:“我百分之百确定共产党干部没有报告有关该病毒爆发的消息,因为这会破坏他们升官的机会。”他接着说:“像我这样只为了国家好的人,都不能再公开发表意见了。有一天,我们会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网上看未经审查的信息。”

责任编辑:林妍

新闻来源: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0/2/8/n11854003.ht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Newsphere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