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与佛教有着这样一层鲜为人知的关系?
1 min read黄釉鹦鹉瓷壶
在中国河北定州市博物馆里收藏有一把黄釉鹦鹉瓷壶。壶体的造型为一只鹦鹉,其体态肥壮,呈站立状,双爪紧紧抓住一个呈覆盆状的底座。鹦鹉的头顶装饰有流苏,双目圆睁,眼部周边压印有睫毛。它的长尾微翘,翅膀上印有羽毛纹,胸部和腹部装饰有斜格纹和羽毛纹。 这只鹦鹉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强劲有力的喙,喙呈弯勾状,两侧有鼻孔,嘴中舌尖平伸,似乎正在高声鸣叫。
鹦鹉的背部有一长颈注口,注口圆唇外翻,局部有少许破损。在注口与鹦鹉背之间,有半环形壶把,以方便提壶倒水。
这把黄釉鹦鹉壶的出土十分难得,与此壶相类似的壶很少。那么中国古人为什么要烧造以鹦鹉为造型的壶呢?
黄釉鹦鹉壶的烧造与北宋时期佛教的兴盛有着直接关系。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宋太宗登上了皇帝宝座。宋太宗在位期间对佛教十分推崇。在全国范围内广建寺庙、翻译佛经。而之所以把壶做成鹦鹉的造型,与佛教有一定的渊源。
在印度的佛经故事中,鹦鹉是只神鸟,民间故事中也有很多菩萨曾数度转化为鹦鹉的记载。鹦鹉不仅巧言,而且声音庄严端洁,其声音的祥和、优美,与佛教的典雅、庄重有相近之处,因而成为佛教的安乐、祥和的象征。
因为鹦鹉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北宋定窑的工匠们因此烧制出了鹦鹉造型的壶具。后来在建造静志寺塔的时候,人们将这把黄釉鹦鹉壶放进了塔基地宫里,直到1000多年后它才重现于世。
像黄釉鹦鹉壶这种造型的壶具并不多见。就目前来看,仅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收藏有一把类似的绿釉鹦鹉壶,它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内。
绿釉鹦鹉壶是中国唐代烧制的“唐三彩”制品,据专家推测,此壶之所以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内的古墓中,是因为这里在唐代曾是单于都护府所在地。手工业比较发达,绿釉鹦鹉壶可能就产自这一带的窑场。
河北定州博物馆收藏的这把黄釉鹦鹉壶,是定窑低温釉瓷器中的经典之作,它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丰富的想象力,也为我们研究北宋时期定窑的生产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