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相李沆:北宋咸平盛世的缔造者

1 min read

宋真宗时期的咸平之治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令人自豪和推崇的盛世和治世,如文景之治、昭宣中兴、明章之治、贞观之治等等。而提起北宋,我们自然会想到宋真宗时期的“咸平之治”。在造就这一盛世(治世)的众人之间,便有一位有着“圣相”之称的李沆。

北宋圣相李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邯郸。李沆从小爱读书,沉默寡言,“七岁能属文,十岁通五经”。加之他的父亲李炳曾官至侍御史,所以他的家庭(官场)素养和文学素养,必然不同常人。李炳也十分疼爱这个儿子,曾对人说“此儿异日必至公辅”。果不其然,后来李沆官至宰相。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时年仅33岁。宋太宗曾对右拾遗王化基讲“李沆、宋湜皆佳士也”。李沆与太宗一起吃饭玩乐,归去时,太宗对着李沆的背影说道,“(李)沆风范端凝,真贵人也”。淳化四年,真宗皇帝被选为皇太子,宋太宗任命李沆为太子宾客。也便是从此时起,真宗皇帝和李沆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真宗赵恒

至道三年,宋真宗即位,李沆便为参知政事,后来官拜宰相。李沆因在真宗皇帝多年,知道真宗皇帝的秉性,所以做事考虑周全。宋王朝与契丹和亲之后,王旦问李沆,“和亲何如?”李沆讲道,“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宋真宗)渐生侈心耳”。

王旦却不以为然,到了后来,宋真宗果然大兴土木,“东封西祀”。到这时,王旦才真正明白李沆独到之处,“李公可谓有先见之明矣”!除此之外,李沆上奏也经常报喜不报忧,将诸如“四方水旱盗贼”上奏给真宗皇帝。王旦认为这些细琐小事不应该劳烦皇上。李沆却讲,“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如若不是这样,皇上不声色犬马,也会大兴土木等。“吾老不见矣,此君异日之忧也。”

在北宋西北边陲,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人屡次犯边。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故大臣们都认为其地不可失,必须力战保卫。唯独李沆讲,灵州本来不是朝廷之地,应该号召当地的民众坚壁清野,带领他们回归朝廷之地。灵州后来被攻陷,真宗对李沆“益信重”。

李沆为人也特立独行,如“一股清流”滋润着朝廷。宋真宗对刘娥恩宠有加,想立她为后,所以命人持手札问李沆。李沆不假思索便将手札焚烧,只是说了一句“我认为不可以。”然后就去睡觉了。

李沆做事大气,不偷偷摸摸。宋真宗问李沆,其他人都有密啟,可为什么唯独你没有?李沆不紧不慢地答道,“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啟?夫人臣有密啟,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可见,李沆为人是何等地光明磊落。

宋真宗曾问李沆,治道以何为先?李沆便讲,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比如梅询、曾致尧诸人。所以在宋真宗一朝,这样人都没有受重用。寇准也是真宗朝的名相,他与丁谓交好。寇准曾屡次向李沆推荐丁谓,李沆就是不用他。寇准追问其缘由。李沆便讲,“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寇准说,怎么能让像丁谓这样的人居我们之下呢?李沆笑着说,“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寇准后来果然被丁谓陷害丢官,这才想起李沆之言。因而李沆识人之明,也颇受后人称赞。

李沆虽身居宰辅之位,却有长者风范,不以官职压人。有人上书指出中书省的过错,请求罢免无用之人。宋真宗看到后大生不悦之色,对李沆说,“此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能重用他,应该好好警告他一下”。李沆却讲,“朝廷比开言路,苟言之当理,宜加旌赏,不则留中可也。况臣等非材,备员台辅,如蒙罢免,乃是言事之人有补朝廷。”宋真宗听后,点头称赞,“卿真长者矣”。

李沆身居宰辅之位长达十余年,不结党营私,不贪财好利,一心辅佐宋真宗,从而造就了“咸平之治”的到来。景德元年(1004年),李沆去世,宋真宗痛苦不已,为他辍朝五日。追赠李沆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宋仁宗即位后,李沆还与王旦、李继隆一起配享宋真宗庙堂。可见其地位之高。

王夫之对李沆备受推崇,“沆者,宋一代柱石之臣也”;刘安世曾讲,“本朝名相固多矣,然最得大臣体者,惟李沆丞相。”元代脱脱也说,“李沆为相,正大光明••••••世称沆为“圣相”,其言虽过,诚有先知者乎!”可见,李沆所作所为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是中国古代宰相的典范。

来源:网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Newsphere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