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1 min read改朝换代,不仅仅是皇帝、后妃的命运转折,对于高官大臣们来说,这也是难逃的一劫——要不隐名埋姓解甲归田,要不劫后余生被明主赏识再度重用,要不惨死刀下,要不以死殉国……今天要说的这九位封疆大吏便是清朝的总督,他们在面对清朝灭亡之时,也有着不同的命运。
东三省总府赵尔巽,他本人是非常反对共和的,也是一个有骨气的清臣。辛亥革命之后,这些高官大臣王公贵族们都选择前往青岛,赵尔巽已经做了挺久的高官,虽然有些本钱,但蜗居在青岛小宾馆的生活让他透不过气。后来他便联合其他几个官僚组成了“十老会”,常常聚在一起回忆过往,互相安稳。这个时候袁世凯也在尝试着到处拉拢人才,于是就派人找到了赵尔巽,赵尔巽不愿当袁世凯的顾问,但当袁世凯邀请他主持修订《清史》之时,他却同意了。他对清朝廷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心编书,不作他想。但由于常年忧郁,积劳成疾,赵尔巽死于任上,第二年清史出版。
云贵总督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因为支持袁世凯称帝,所以在袁世凯死后不得不退居天津。后来因为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政治斗争升级,他也曾做过一周时间的国务总理。晚年他住在苏州,宅邸名为“蜕庐”,可见他在这一场场朝堂风雨之后终于还是想通,最后他病逝在上海,人们都称其为短命总理。不过李经羲还有一事值得说道,他曾经对朱德和蔡锷有过知遇之恩。
四川总督赵尔丰和赵尔巽是兄弟,赵尔丰在位之时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他曾经镇压了西藏的叛乱军,粉碎了英国操控西藏的计划,阻止了西藏的分裂。因为武昌起义之时,他下令屠杀革命人士,所以后来被公审处决,算是极为总督之中下场最为凄惨的一个。
直隶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的亲戚,也是因为家族关系,等到袁世凯离职之后,他才坐上了这个位置,也算是一心一意跟着袁世凯干事业的。袁世凯去世之后,他依旧不死心,还在联络张勋搞复辟。失败后被判重刑,后来借钱消灾逃过一死,也算是安安分分度过了下半生,一直活到了七十几岁。
两江总督张勋是极为旧臣之中最忠于满清的忠臣之一,清朝灭亡之后,他到死(1923年)都留着辫子,并且不允许部下剪辫。他对清朝的复辟始终不死心,一次次失败之后,他最终只能躲在天津。去世之时,他叹自己无力回天,只得独善其身。张勋固然固执保守,但是也算是忠臣了。
闽浙总督松寿是个悲壮之人,他出身满洲贵族,对清帝忠心不二。在清朝灭亡之时,他还在誓死抵抗,在无力回天之时吞金殉国。
陕甘总督升允的命运就比较复杂了,他在光绪帝时就已经是陕甘总督,因为反对维新变法被强制撤职。在武昌起义之后,清帝又想起了他,将他重新找了回来,继续做他的陕甘总督。即便清王朝如此待他,他还是极为忠心的,一直在为清帝寻找出路,试图辅佐清帝复辟。九一八事变之后,升允忧心过度而亡。
以上两位总督的事迹还是比较触动人心的,但也有胆小无能之辈。湖广总督瑞澄就是大清的掘墓人之一。他出身满洲正黄旗,少年时就是出了名的京城恶少,在起义前,他明明得到了起义者的名单,却敷衍了事,加速了武昌起义的进程。事发之后他丢盔弃甲逃到日本,等到风头过了才偷偷回到上海。
两广总督张鸣岐是个左右摇摆的汉奸,晚清两广地区本就是多事之地,张鸣岐以钱财向袁世凯买了这官做做,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溜须拍马无所不作。袁世凯死了之后,他躲在天津安分了一段时间,九一八事变之后迅速投靠日本人,为人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