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非黑脸而是白脸书生 身高1米65

1 min read

历 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开封包公研究会副会长李良学分析说:“宋代史书,均没有包公黑脸的片言只语记载,说明包拯的脸面并不黑,是一个白面书 生。那么,后来包拯的脸面是怎么变黑的?又有什么意义呢?包拯的黑脸是元明以来戏剧化妆师设计的一项杰作,象征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只是一个文 学艺术形象,与包拯本来面貌无关。”包拯的个子也不高(据1973年合肥肥东大兴集发现的包拯墓中,专家们分析包拯个子只有1.65米左右)。在包公升堂 断案过程中一般都有两样道具。其一为独角兽。传说中断案的神物,“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包拯公案上置有独角兽,以示“曲直明鉴”。其二为 三口铜铡。龙头铡斩皇亲国戚,虎头铡斩贪官污吏,狗头铡斩市井刁民。史书上没有记载,事实也没有。舞台上出现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公孙先生、南侠展 昭,那些出神入化的情节都是出自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只是在戏剧手法上描写他断案故事更加的精彩。

包拯是一个实干家,61岁的他被任命为三司使,负责全国经济工作,展现出了经济改革的天赋,比如改“科率”为“和市”,即朝廷按照公平价格购 买农民要缴的上供物资;免除部分地区“折变”,即废除农民将粮食变成现钱纳税的规定等措施。开展经济工作卓有成效,两年后,包拯被提拔为枢密副使,相当于 主管军事的副国防部长,至此,包拯才算正式进入了中央执政官的行列。在一年后,包拯病逝,开封的老百姓莫不悲痛,皇帝亲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 哀悼。当宋仁宗看到包家如此俭朴,又听闻他“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如初宦时”,不禁感慨!

包拯的家乡合肥建有包公祠

包拯病逝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的开封,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公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 理,从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1985年,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墓园共有包氏 家族的六个墓冢,按宋制修建。全称叫包孝肃公墓园,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位于合肥城中南的一段护城河上,人们为了纪念他,这段河也叫包河。在合肥 以包河为中心命名的一个区也叫包河区,还有合肥的包河大道。在包拯的出生地合肥肥东有以包公取名的包公镇。

包河内建有包公祠,它建于“明弘治年间。到嘉靖时,得以重修,改名“包孝肃公祠”。包公祠的迎面正厅是包公享堂。堂中的包拯端坐塑像,造型生动逼真,双 目炯炯,慑人魂魄。塑像旁是一副对联:“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人得并姓名尊。”包河传说是包拯小时候经常在这条河边玩耍,人们在包 河里种藕养鱼,包河里的藕,脆嫩无丝(私);包河里的鲫鱼,背呈黑色(铁),象征包拯一生的“铁面无私”。包河有一个沙洲,名“香花墩”,传说是包拯少年 时读书的地方。位于包公祠东边,有一口水井,井沿是黑褐色的青石,石壁内侧,是一道道被井绳勒得极深的纹道。

來源:網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Newsphere by AF themes.